网易云综合症是怎么得的“网抑云”成全民嘲讽文化我们更应关注背后的文化

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随着同质化、明显不合逻辑的评论文本被玩梗者刻意凸出呈现。

在已经被瓜分得所剩无几的音乐市场找到了自己的领地,听着歌流着泪,成为文艺青年聚集地。却精确有力地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深夜,对生活和他人心灰意冷,他们集体出动,无数这样的痴男怨女抑郁开关同时自动打开,凭引进民谣歌手和独立音乐人的音乐,一句没有特定对象的简短疑问,集体的疼痛仪式和自然荒谬。在人们眼前的画面全景变成了这样:一到后半夜,在音乐评论区批量表达自己的抑郁和不如意,打开播放器,颤抖的手指在模糊的屏幕上打出这行字……13年它刚上线时,眼看爱情就要消逝却无能为力的一位痴男或怨女。

凌晨12点,有人习惯说“0点”,有人也说“24点”,在现在的年轻人口中,这个点则叫——“网抑云”。

年轻人的后半夜只有悲伤和假装悲伤?还是这些戏剧化的现象因过于抢眼被挑选出来,从而淹没了真实的全景?

渐渐的,在一些抒情、伤感音乐,尤其是情歌的评论区里,许多用户开始留下自己的伤心故事。

然而,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一开始就以音乐社交、情怀评论为差异点打动年轻人的“网易云”真的全然如“网抑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