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大力度保护绿孔雀,云南省还制定了专门的绿孔雀保护实施方案。截至2020年,云南省已投入绿孔雀拯救保护专项资金2300多万元。
“在云南省的各级自然保护区中,元江、永德大雪山、恐龙河、玉白顶等多个保护区有绿孔雀分布,并将绿孔雀作为主要保护对象之一。这些保护区中的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功能不断增强,绿孔雀的栖息地生态明显改善。”云南省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向如武说。
向如武表示,云南林草部门及科研院所、公益组织等保护力量,采用多种形式探索绿孔雀种群监测、栖息地管护、人工干预拯救保护的可行途径。经过几年努力,管护区内都监测到绿孔雀种群有小孔雀新生,绿孔雀自然繁殖数量从23只增长到41只。
“绿孔雀是我国野生雉类中体型最大的种类,外形漂亮、备受关注,是雉类中的旗舰物种、伞护种,保护绿孔雀也就同时保护了栖息地的其他动物。”云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秘书长韩联宪说。
绿孔雀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中部、西部和南部,主要栖息于怒江、澜沧江与红河流域的山地,被国家及云南省列为极小种群物种加以保护。
近年来,我国通过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专项拯救工程、开展科研监测、加强宣传教育等举措,大力开展绿孔雀相关保护工作。绿孔雀栖息地生态明显改善,保护取得显著进展。
“这几年绿孔雀数量稳中有升。”向如武说,根据云南省林草局最
2017年以来,由云南省林草局牵头,各地野生动植物管护机构和公益组织在绿孔雀集中分布的乡镇建立了栖息地共同管护区,村民组建巡护队,守护绿孔雀。
2007年,云南省编制《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规划》,在规划中针对极小种群物种特别提出了相应保护措施。2009年,云南省编制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和紧急行动计划,将绿孔雀作为优先保护的20个重点物种之一。2018年发布的《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把包括绿孔雀在内的26种珍稀物种的栖息地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据云南省2018年开展的绿孔雀资源调查,当时记录到绿孔雀数量为485—547只。
村民颜思忠穿着迷彩服、背着玉米粒,收集到的21只绿孔雀已产卵100多枚,巡护员除了开展日常巡护,还搭建了补食台、补水点,确保管护区内的绿孔雀食物及饮水充足、安全栖居是他的重要职责之一。作为绿孔雀栖息地共同管护区的巡护员,在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者竜乡腰村,给5个种群的绿孔雀补食、补水。经过基因组学鉴定的纯种人工种群初步建立。走进一片茂密的天然林里。云南省还建设了绿孔雀人工繁育基地,并孵化出27只雏鸟,腰村绿孔雀栖息地共同管护区项目正式实施。在这片管护区内,2018年,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相关科研单位开展人工繁育研究。目前,从2019年开始,
韩联宪等专家经常来这里开展培训。“跟村民讲为什么要保护,跟巡护员讲怎样保护,指导他们通过红外相机拍摄照片、视频并进行分析。村民们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共同管护区的效果很好。”韩联宪说。
“绿孔雀雏雀宝宝出巢亮相!”前些天,位于云南元江中上游的绿孔雀栖息地传来好消息,当地布设的红外相机拍摄到6只雏雀在林中觅食的珍贵画面。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监测显示,今年全省各主要绿孔雀分布区育雏活动正常,部分区域种群分布范围扩展。
绿孔雀是我国唯一的本土原生孔雀,也是目前最为珍稀濒危的野生动物物种之一。
近期评论